這篇將舉出網路文章中(包含筆者在內),常見的推論相關問題。
一、訴諸權威:OO專家說,所以這就是對的
這其實要看地方、場景,也就是情境。
例如:「根據都市規劃專家、交通學者的評估建議,這個地方真的不適合蓋體育館。」
最後還是蓋了,這能代表決策者背離專業嗎?有沒可能民意就是要這樣,或是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地點蓋?所以,我們是否可以,在這邊訴諸專家權威,指責支持蓋的人不科學,或是痛罵反對興建者只會訴諸權威?
第二個例子:「心臟專科權威OOO表示,流感疫苗都不該打,因為打了沒有用,還會造成對心臟不好的副作用。」
在這個例子,對心臟的副作用是可以聽這位OOO專家的,畢竟他是專科醫生,總是比路人甲來得有道理。但坦白說,也僅止於比路人甲好,因為這段推論沒有任何可以證明的資料,例如流感疫苗打了幾個人,有多少人出現心臟方面的副作用。
但再強調一次,總比路人甲說來得強,畢竟他是心臟專科醫師。不過,如果有另一個非心臟專科的醫師,找出資料證明根本沒這回事,那麼你繼續說「OOO醫師是心臟專科,怎麼會騙人呢」,那就是品質差的論證。
.....
全文連結
https://vocus.cc/eoiss/60ee013afd8978000181c451
==============
說真的,我這些年看到,誘導性極高的論證,並不是從頭錯到尾,而是幾乎都是對的,但在關鍵的地方歪了一下。這毛病一般人也常犯,學術界也會這樣,導致一般人沒有意識到。
這得要把此人過去整串講類似主題的文章都攤開來,才會發現一個路徑,看出他真正的目的,是想要歪到哪裡去。
且他真的要歪到天邊?也未必,往往只是要你「不相信」真正專家,甚至只要讓你心生懷疑就夠了。因為接下來,站在他那邊陣營的,同時會有「專家」發表另一種言論。
例如,某XX專科醫師表示他對OO病症,進行了大量研究後發現狀況是A而非B。下篇文章變成某專科醫師表示,再下一篇變成某專家醫師 ,接著又變成某醫學專家表示。然後負責散播的人,會把醫學專家簡化成醫學權威、醫師良心,去做政治宣傳。
看單一篇看不出,要拉出整個時序,就會發覺誰是產製新聞中的一部分,誰又真的只是愛碎念唱反調。